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公费与医保» 规章制度

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设疫情登记本,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必须登记并按要求填写报告卡。
二、保健科指定专人为责任疫情报告负责人,在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科室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三、疫情管理人员要按照规定做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月一次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疫情旬报,传染病花名册。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人应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积极配合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好消毒隔离指导,杜绝续发,做好宣传工作,保持校园稳定。
五、定期宣传卫生防病知识,重点要采取个人督导宣传,冬春季以防止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夏秋季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主,注重宣传效果。
 
疫情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凡诊治患者的中、西医务人员和检验、检疫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
二、法定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病种和报告办法。
三、发现法定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要立即按规定的程序报告,不迟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填写疫情报告卡时,要提高填卡质量,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填全,信息准确。
五、科主任要经常深入科室督促检查疫情报告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表扬先进。
六、对不执行本制度或因违反规定造成危害的,要按《传染病防治法》严肃处理。
附:关于对疫情报告时间和程序的规定
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以及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责任疫情报告人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学生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
 
一、防保科负责全校学生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二、学生入学时进行体检,按程序筛查传染病,杜绝传染病现症病人入学。
三、为学生发放免疫接种卡,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为新生进行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及外地生源成人白喉疫苗及麻疹疫苗接种并做好接种登记工作。
四、配合结核病防治所组织新生进行PPD实验、结果测定、强阳性同学拍摄胸片、预防性化疗管理。
五、患传染病的学生转入专科医院或居家隔离;防保科通知相关部门并对学生宿舍提供必要的消毒药液及使用培训;提供相关传染病预防知识,减少其他人员感染。防保科协助区疾病控制中心做好流调、疫点消毒工作;做好密接人员的医学观察工作。
六、防保科负责做好患传染病学生休学、复学审核工作。患者病愈返校时,必须持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病愈诊断书,经校医院审核并做好登记。防保科医生在一个月内必须随访一次。
七、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配合完成上级疾病控制中心交办的临时疫苗接种工作及宣传工作。
 
健康体检管理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预防性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及市卫生局关于净化体检市场,保证体检质量的通知精神,制定出本院体检管理制度。
二、校医院承担学生的入学、毕业健康检查。体检项目为内科、外科、四项指标(身高、体重、肺活量、胸围)、五官科、眼科、血压、验血(肝功、澳抗)、胸透。对于体检中查出的问题,及时报主管院长,本着严肃、认真、负责的精神组织复查确诊,并将结果及处理意见如实上报有关部门并记录在案,以备查询。复查所需费用本人自理。新生体检异常但不影响入学者,需在本人与校医院签定有关协议后方可注册。
三、校医院承担全校在职、离退休人员的健康检查,女职工专项健康检查。体检项目:根据不同性质体检,按相关规定设定体检项目,严格按体检项目检查。对于体检中查出的问题,要迅速组织复查确诊,并将结果及时通知本人或有关单位。
四、餐饮服务人员、食品销售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电工等健康检查,炊管及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体检,应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设置体检项目。对于体检不合格不宜上岗者,必须出具诊断证明书并写明意见,交其所在单位。所有处理意见均要记录在案,以备查询。
五、预防性健康体检内容、频次依据相应的卫生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进行;健康检查收费标准严格执行物价局相关规定。
六、参加体检工作相关人员及科室严格执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科室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七、如遇突发情况执行《急诊抢救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制度》。
八、体检工作结束后,必须及时统计、汇总体检结果,写出体检分析总结。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一、校医院、校工会及学生会共同成立学校健康促进委员会,形成健康教育网络,定期召开例会,制定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健康宣传教育。
二、大力推进社会健康促进工作,对学校及社会健康教育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定期组织专家、医务人员为师生及社区居民上课,并按要求定期针对社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知识与防病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针对高危人群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居民,开展戒烟、限酒、限盐、指导营养合理膳食、健身等行动干预活动,提高师生及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
四、广泛开展各种预防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推广使用健康教育处方,使师生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健康教育目标的考核要求。
五、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设立健康咨询台和开通咨询服务热线。
六、健康知识宣传栏或板报应结合师生及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定期更换内容。
七、结合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世界健康宣传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教育。
八、积极探索新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慢病管理工作制度
 
一、防保科应设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慢病管理工作。
二、根据结果,针对常见疾病制定慢病防治年度工作计划。
三、建立慢病管理档案,对于慢病病人实行分类管理,制定防治计划,并有详细的记录。
四、校医院要开展慢性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五、校医院应分层次针对学校不同人群定期举办慢病防治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活动;定期发放慢病宣传材料,并有记录。
六、针对不同人群应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组织、指导慢病病人开展相关的健身活动。
 
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防保科应设立专(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加强校园食堂和食品经营部门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并依据《食品卫生法》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
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部门和学校食堂应具备《卫生许可证》,其人员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并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三、凡是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每年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宣传食品卫生和营养知识,食品卫生法规标准和卫生学知识。自觉遵守各项卫生操作制度,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五、如校园内发生食物中毒,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并立即报中心主任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及时采取措施。
 
计划免疫工作制度
 
一、凡正式户口或寄托在本校内两个月以上的临时户口的儿童均属于计划免疫管理范围,学龄前儿童一律建立一人一卡,建卡率100%
二、值班者按时到岗,衣帽整齐,八点前做好注射前准备。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执行“三查七对”(卡、盘、片、药品,严格掌握禁忌症,对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免疫程序按生物制品名称、计量)。
四、向家长交待注射前后的注意事项。
五、备好急救药品,如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六、接种部位准确,皮肤严格常规消毒。
七、认真做好一人一针一灭菌,一人一碗一勺,糖丸须用凉水溶化后服下,并告之注意事项。
八、对活疫苗做到“苗不离冰”疫苗打开后半小时内用完。
九、工作结束后做好统计和室内卫生,紫外线消毒。
十、注射后卡片及时上册。
 
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一、生物制品要由专人负责领发、保管,要做到每年有计划,每月有安排。必须在区疾控中心统一领取、购买。
二、领发生物制品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按计免程序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冷链管理制度,保证疫苗使用的良好效果。
三、生物制品的保管,根据要求分类存放,定期对存放情况进行检查。
四、对疫苗的有效期进行监测管理,每月清查一次。发放使用疫苗时,先近期后远期,凡发现过期、有异物、标志不清和安瓿有裂纹的制品,应立即废弃。
五、安瓿开启后,活疫苗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灭活疫苗必须在一小时内用完。吸取制品要充分摇匀后再吸取。
六、对各类生物制品的领发和使用要做好登记,每个接种日要有疫苗使用、损耗情况及时记录。每月进行一次疫苗使用量及损耗的收支统计。
 
冷链管理制度
 
一、冷链设备器材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冷链管理档案。
二、对冰箱温度严格监控,冰箱内设置温度计,温度调节要求:冷冻室-4℃—-20,冷藏室28℃,每日检查并记温度两次。发现异常时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有维修保养记录。
三、保持冰箱内的清洁,每月除霜一次,同时清洗冰箱内部。
四、冰箱内放置疫苗量应适度,疫苗之间、疫苗与箱壁之间应当有间隙,疫苗要按品名和失效期的先后分类摆放整齐。
五、冷链设备器材为计划免疫专用,不得挪作它用或任意调换,禁止存放其他非生物制品。
六、领取和发放生物制品的运输过程中,必须使用冷包冷藏,保证生物制品从领取、保管到使用始终处于冷藏条件中。

Baidu
sogou